正可谓是“济济多士,乃成大业;人才蔚起闻喜策略,国运方兴”。在古代,“士”指有才能、有学问的人,“济济多士”意味着人才济济,如此环境下,方能成就“大业”。
有人的城市才有未来,有人才的城市才能有光明的未来。近年来,济南以“海右此亭古,济南名士多”的历史底蕴为底色,以政策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服务优化为笔,与万千人才共同书写了一场“双向奔赴”的时代篇章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于此。
“济”济多士,“南”得有你。人才是济南发展的第一资源,他们在科技创新、文化传承、教育发展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,成就了济南的今天。
2024年闻喜策略,济南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.5万。全市新增国家级、省级重点人才128人,其中尤为醒目的是,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,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33万。
从“项目突破年”到“项目深化年”再到“项目提升年”,放眼泉城,各领域各行业“放开手脚创新创造”,处处都能看到向“新”而行的姿态。每天,这里都在上演着创新从“0”向“1”的突破,从“1”向“N”的拓展。
只要有才,就能成功!如何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产业竞争力?如何打通校企人才的“旋转门”?近年来,济南市积极探索“科技副总”“产业教授”“科技副职”“共引共享人才”四项创新机制,打通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,让人才在产学研链条上自由流动,为济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山东昊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曾因储氢技术成本过高陷入瓶颈。山东大学高明教授作为济南市“科技副总”进驻企业后,将高校研发成果与项目结合,攻克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关键技术,创新余热利用技术使效率提升至85%以上。这一技术突破使3亿元项目成功落地,大幅降低成本并提升能效,实现了产学研共赢。
如今,济南市加速推进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发展,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等,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、省实验室3家、省重点实验室126家,以及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1家,省技术创新中心36家,院士工作站51家,总量均居全省首位。引导企业多元化加大研发投入,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3%。全力营造良好“双创”生态,深化产学研合作,建好用好齐鲁科金大厦、山东科技大市场等园区平台。丰富的科创资源,完备的科创平台,让济南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主战场,更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济南,留在济南。
从量子计算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齐鲁软件园的代码跃动,从空天信息产业的“星链”布局到基因编辑技术的田间突破,在济南,“才”与“城”的吸引度、融合度、契合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强、更紧密。
高质量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,新质生产力发展反哺人才与城市。由济南本土企业研发出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“行者泰山”与DeepSeek“梦幻联动”,开启升级换代,不仅能以每小时7.2公里的速度奔跑,还具备人机交互能力,能做出抱拳、握手等精细动作。紧接着,全球最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“祖冲之三号”,宣布实现对“量子随机线路取样”任务的快速求解,其中的部分核心部件就是由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制备的。
在双向奔赴中,济南从“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”“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”“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”“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”,又精准上榜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,越来越多关键领域的人才正在济南破界成长。
“你选择济南,济南成就你。”这场双向奔赴的故事里,济南以诚相待,人才以才相报。
“黄叶落尽红叶深,清泉煮雨光影沉。明湖秋月忆清照,不辞长做济南人。”来济南吧,在这样一座有魄力、有诚意的千年古城闻喜策略,每一个梦想都被看得见,每一个人才都能发光发热!(文/李想)
驰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